作者:互联网 时间: 2025-08-06 14:24:02
该法案将要求WhatsApp、Signal和Telegram等通讯应用扫描所有私信内容以查找非法信息,这将成为欧洲数字隐私领域近年来面临的最大威胁。
这项正式名称为《儿童性虐待材料条例》(CSAM)的提案,将强制通讯服务商使用人工智能在照片、视频和文本信息送达接收者前进行扫描。通过"客户端扫描"技术,这些扫描将在用户设备上完成,实际上等于在加密通讯中创建后门。
与当前某些平台自愿扫描不同,聊天控制将强制所有在欧洲运营的通讯服务执行监控。欧盟委员会预计该系统全面实施后,举报量将激增354%。
用户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接受扫描,要么丧失通过通讯应用发送图片、视频和链接的功能。军事、情报和警务人员的专业账户可豁免扫描,这凸显出对该技术可靠性和隐私影响的担忧。
自2022年5月提出以来,该提案一直难以获得支持。多届欧盟轮值主席国尝试用不同方式说服持怀疑态度的成员国。
比利时曾提议将扫描范围限制在用户同意的共享媒体,波兰则建议改为自愿而非强制系统。但这两个版本都未能获得欧盟各国政府足够票数支持。
如今2025年7月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丹麦,将聊天控制列为首要议程。尽管遭到主要成员国持续反对,丹麦政府仍计划在2025年10月14日进行决定性投票。
主流加密通讯服务已明确表态反对该提案。Signal等注重隐私的平台威胁称,宁可关闭欧洲业务也不实施会破坏其安全承诺的扫描技术。
来源:@echo_pbreyer
反对声浪不仅来自科技公司。2025年5月,包括公民社会组织、企业和网络安全专家在内的89个团体联署公开信,敦促欧盟委员会放弃会削弱加密技术的计划。
隐私倡导者指出类似系统的误报数据令人担忧。瑞士联邦警察报告显示,80%的机器生成报告最终被证实是合法内容(如家庭海滩照片)。爱尔兰当局确认,现有自愿系统中仅20%的报告属实为非法材料。
网络安全专家警告,为执法部门创建后门将降低所有人的安全性。任何允许政府访问的漏洞都可能被犯罪分子、外国情报机构或黑客利用。
欧洲人权法院已明令禁止在欧洲法律层面削弱加密技术,裁定对私人通讯进行永久性全面自动分析侵犯基本权利。
现行加密技术的有效性在于其创建的安全通道仅限收发双方访问。而聊天控制要求在加密前让AI扫描系统可读取信息,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机制。
聊天控制是欧盟"保护欧洲"(ProtectEU)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这项2025年4月宣布的倡议,旨在2030年前让执法机构获得解密私人数据的能力。
该战略标志着欧洲数字政策的重大转向,背离了欧盟作为全球隐私捍卫者的传统角色。计划包括制定"加密技术路线图",为当局获取加密通讯内容寻找途径。
聊天控制提案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加密货币隐私特性的兴趣。随着传统通讯应用面临潜在监控要求,用户开始探索不受政府控制的区块链替代方案。
门罗币等隐私型加密货币提供的金融交易比传统银行更难追踪。当用户担忧政府数字监控越界时,这项技术显得更具吸引力。自托管钱包让人们无需依赖可能被要求上报交易的银行即可掌控资金。
时机颇为微妙。由于监管压力,Kraken等主流交易所近期已将门罗币从欧洲市场下架,显示当局已在针对隐私工具。这形成了监控加强推动更多人转向去中心化替代方案的循环。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去中心化通讯协议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这些系统不依赖政府可能施压或攻破的中央服务器。虽然尚处发展阶段,但它们代表了应对聊天控制监控担忧的潜在技术方案。
但加密货币的隐私优势伴随着代价。这些工具需要多数用户缺乏的技术知识,并可能引起当局不必要的关注。挑战在于如何让只想保护合法通讯的普通民众也能使用隐私保护技术。
10月投票结果可能重塑欧洲数字通讯格局,并为政府监控权力树立全球先例。欧洲的成功可能鼓励其他地区推出类似提案,而失败则可能强化保护加密通讯的国际准则。
对普通用户而言,直接影响将是意识到所有私信、照片和通讯内容都在被自动扫描,并可能受到当局审查。这标志着当前私人数字通讯预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该提案也引发对欧盟数字权利和隐私保护承诺的质疑,正是这些承诺使其成为该领域全球领导者。《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确立了欧洲作为数字隐私捍卫者的地位,而聊天控制将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