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互联网 时间: 2025-10-03 19:04:01
详细分析了 Pendle 在不同市场周期(牛市、熊市、震蕩市)下的策略应用,包括买入 PT 锁定固收、YT 投机、跨期套利及稳定币池配置,并对比了币本位策略中 stETH、uniBTC 和稳定币池的差异。本文为 0xjacobzhao | https://linktr.ee/0xjacobzhao 所着文章。
(前情提要:搞懂 Pendle 与 Boros:把资金费率变成 DeFi 衍生品 )
(背景补充:Pendle 难懂,但不懂它是你的损失 )
本文目录
毫无疑问,Pendle 是本轮 Crypto 週期里最成功的 DeFi 协议之一。在众多协议因流动性枯竭和叙事退潮而陷入停滞时,Pendle 凭藉独特的收益率拆分与交易机制,成功成为收益型资产的 「价格发现场所」,通过与稳定币、 LST/LRT 等收益资产的深度结合,奠定了其 「DeFi 收益率基础设施」 的独特定位。
在《DeFi 的智慧进化:从自动化到 AgentFi 的演进路径》研报中,我们系统梳理并比较了 DeFi 智慧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自动化工具(Automation)、意图驱动助手(Intent-Centric Copilot) 与 AgentFi(链上智慧体)。
除借贷(Lending)与流动性挖矿(Yield Farming)这两类最具价值且易于落地的场景之外,在我们对 AgentFi 的高阶设想中,Pendle 的 PT/YT 收益权交易被视为极度契合 AgentFi 的高优先顺序应用。Pendle 以其独特的 「收益拆分 + 到期机制 + 收益权交易」 架构,为智慧体提供了天然的策略编排空间,使自动化执行与收益优化具备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Pendle 是 DeFi 领域首个专注于收益率拆分与交易的协议。其核心创新在于:将链上收益型资产(如 LST、稳定币存款凭证、借贷部位等)的未来收益流进行代币化并分离,从而让使用者能够在市场中灵活地锁定固定收益、放大收益预期或进行投机套利。
简而言之,Pendle 为加密资产的 「收益率曲线」 构建了二级市场,使 DeFi 使用者不仅可以交易 「本金」,还能够交易 「收益」。这一机制与传统金融中的零息债券 + 票息拆分高度相似,为 DeFi 资产提升了定价精度与交易灵活性。
Pendle 将一份带收益的基础资产(Yield-Bearing Asset, YBA)拆分为两种可交易的代币:
例如存入 1 ETH stETH 后,会被拆分为 PT-stETH(到期可赎回 1 ETH,本金锁定)和 YT-stETH(获取到期前全部质押收益)。
Pendle 并非只是单纯的代币拆分,还通过专门设计的 AMM(自动化做市商)为 PT 与 YT 提供了流动性市场 (相当于债券市场的二级流动性池)。使用者可以随时买卖 PT 或 YT,以灵活调整自身的收益风险仓位;其中,PT 的价格通常低于 1,反应其 「折现后的本金价值」,而 YT 的价格则取决于市场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更重要的是,Pendle 的 AMM 针对带有到期日的资产进行了优化,使不同期限的 PT/YT 得以在市场中形成一条收益率曲线,与传统金融的债券市场高度相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 Pendle 的稳定币资产中,PT(本金代币,固定收益型仓位) 相当于链上债券,买入时通过折价锁定固定利率,到期可 1:1 兑回稳定币,收益稳健、风险较低,适合追求确定性回报的保守型投资者;而 Stablecoin Pool(流动性挖矿型仓位) 本质上是 AMM 做市,LP 收益来自手续费与激励,APY 浮动较大,同时伴随无常损失风险,更适合能承受波动、追求更高收益的主动型投资者。在交易量活跃且激励丰厚的市场中,Pool 收益有可能显着高于 PT 固收;而在交易冷清、激励不足时,Pool 收益往往低于 PT,甚至可能因无常损失出现亏损。
Pendle 的 PT/YT 交易策略主要涵盖 固定收益、收益投机、跨期套利与槓桿化收益 四大路径,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使用者可以通过买入 PT 并持有至到期来锁定固定收益,相当于获得确定利率。也可选择买入 YT,押注收益率上升或波动加大,从而进行收益投机。同时,投资者还可利用不同期限 PT/YT 的价格差开展跨期套利,或将 PT、YT 用作抵押物叠加借贷协议,从而放大收益仓位。
在 Pendle V2 的收益拆分之外,Boros 模组进一步将 资金费率(Funding Rate)资产化,使其不再只是永续合约持仓的被动成本,而是可独立定价和交易的工具。通过 Boros,投资者可以方向性投机、风险对冲或套利机会,这一机制实质上将 传统利率衍生品(IRS、基差交易) 引入 DeFi,为机构级资金管理和稳健收益策略提供了新的工具。
除 PT/YT 交易与 AMM 池 以及 Boros 资金费率交易机制 之外,Pendle V2 还提供了若干扩展套件功能,儘管并非本文的重点,但仍构成协议生态的重要补充:
在传统金融市场中,散户的投资渠道主要集中在股票交易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通常难以直接参与门槛较高的债券衍生品交易。
对应在 Crypto 市场,零售使用者同样更容易接受代币交易与 Defi 借贷,虽然 Pendle 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散户进入 「债券衍生品」 交易的门槛,但 Pendle 的策略仍对专业度有较高要求,需要投资者对收益性资产利率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我们认为在牛市初期、牛市亢奋期、熊市下跌期以及区间震荡期等不同市场阶段,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匹配差异化的 Pendle 交易策略。
当然,以上策略总体以稳健收益为主,核心逻辑是在不同市场週期下通过 买入 PT、买入 YT 或参与稳定币池挖矿 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激进型投资者,也可以选择更具进攻性的 卖出 PT 或 YT 策略,用于押注利率走势或博弈市场错配。此类操作对专业判断和执行力要求更高,风险仓位也更大,因此本文不做过多延展,仅供参考,具体可见下方决策树。
当然,以上 Pendle 策略的分析均基于 U 本位视角。策略重点在于如何通过 锁定高利率 或 捕捉利率波动 来获取超额收益;除此之外,Pendle 亦提供 BTC 和 ETH 的 币本位策略。
ETH 被普遍认为是币本位策略的最佳标的,原因在于其生态地位与长期价值确定性:作为以太坊网路的原生资产,ETH 不仅是大多数 DeFi 协议的结算基础,还具备质押收益(Staking Yield)这一稳定的现金流来源。与之相比,BTC 并无原生利率,其在 Pendle 上的收益主要依赖协议激励,因此币本位逻辑相对较弱;而稳定币池则更适合作为防御性配置,承担 「保值 + 等待」 的作用。
在不同市场週期下,三类资产池的策略差异显着:
Boros 将资金费率(Funding Rate)这一浮动变数资产化,相当于把传统金融的 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waps, IRS) 与 基差交易(Basis Trading / Carry Trade) 引入 DeFi,使资金费率从不可控的成本项转化为可配置的投资工具。其核心凭证 Yield Units (YU) 支撑了三类主要策略路径:投机、对冲与套利。
整体而言,Boros 适合专业资金用于 风险管理与稳健增益,但对零售使用者的友好度有限。
依据前文分析,Pendle 的交易策略本质上是複杂的债券衍生品交易,即便是最简单的 买入 PT 锁定固定收益,仍需考虑到期换仓、利率波动、机会成本与流动性深度等多重因素,更不用说 YT 投机、跨期套利、槓桿化组合或与外部借贷市场的动态比较。与借贷或 Staking 这类 「存入一次即可持续生息」 的浮动收益产品不同,Pendle 的 PT(本金代币)必须设定明确的到期日(通常为数週至数月),到期后本金按 1:1 兑回标的资产,若要继续获得收益则需重新建仓。这种 「定期性」 期限约束是固定收益市场的必要前提,也是 Pendle 与永续型借贷协议的根本差异。
目前,Pendle 官方并未内建自动续期机制,而部分 Defi 策略金库提供 「Auto-Rollover」 方案,以在使用者体验与协议简洁性之间取得平衡。目前分为被动、智慧和混合三种 Auto-Rollover 模式
因此,AgentFi 在 Pendle 交易策略中具有独特价值:它能将複杂的利率博弈自动化。Pendle 的 PT 固定利率与借贷市场浮动利率即时波动,人工难以持续监控与切换;普通 Auto-Rollover 仅是被动续期,而 AgentFi 则可动态比较利率水平、自动调仓,并根据使用者风险偏好优化仓位配置。在更复杂的 Boros 策略中,AgentFi 还能承担资金费率对冲、跨市场套利与期限套利等操作,进一步释放专业化收益管理的潜力。
在此前的 AgentFi 系列研报《稳定币收益的新正规化:AgentFi 到 XenoFi》中,我们介绍过基于 Giza 基建层推出的稳定币收益优化代理 ARMA(https://app.arma.xyz/)。该产品部署在 Base 链,能在 AAVE、Morpho、Compound、Moonwell 等借贷协议间自动切换,实现跨协议收益最大化,并长期稳居 AgentFi 的第一梯队。
2025 年 9 月,Giza 团队正式推出 Pulse Optimizer(https://app.usepulse.xyz/) —— 业内首个基于 Pendle PT 固定收益市场 的 AgentFi 自动化优化系统。与聚焦稳定币借贷的 ARMA 不同,Pulse 专注于 Pendle 固收场景:通过确定性演算法(非 LLM)即时监控多链 PT 市场,在考虑跨链成本、到期管理与流动性约束的前提下,利用线性规划动态分配仓位,并自动完成续作(rollover)、跨链排程与複利。其目标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最大化组合 APY,将複杂的 「找 / APY / 换仓 / 跨链 / 择时」 过程抽象为一键式的固收体验。
Pulse 当前专注于 ETH 本位收益优化,自动化管理 ETH 及其流动性质押衍生品(wstETH、weETH、rsETH、uniETH 等),并在多个 Pendle PT 市场中进行动态分配。系统以 ETH 作为基础资产,自动完成跨链代币转换,实现最优配置。当前已上线 Arbitrum 主网,后续将扩展套件至以太坊主网、Base、Mantle、Sonic 等,并通过 Stargate 桥接实现多链互操作性。
Pulse 使用者体验全流程
Agent 启用与资金管理:使用者可在官方网站(www.usepulse.xyz)一键启动 Pulse Agent,流程包括连线钱包、网路认证、白名单验证,并存入最低 0.13 ETH(约 $500)。完成启用后,资金即自动部署至最优 PT 市场并进入持续优化迴圈。使用者可随时追加资金,系统会自动再平衡与重新分配,后续存入不设最低门槛,大额资金则可提升组合多样化与优化效果。
资料看板与绩效监控
Pulse 提供视觉化资料看板,即时追蹤并评估投资表现:
2025 年 9 月,Giza 正式推出 Swarm Finance —— 一个专为 主动流动性(Active Capital) 设计的激励分发层。其核心使命是通过 标準化 APR feeds(sAPR) 将协议激励直接接入智慧体网路,从而让资本真正实现 「智慧化」。
根据 Giza 官方资料,Pulse 在 Arbitrum 上线 ETH PT 市场时实现了约 13% APR。更重要的是,Pulse 通过 自动 rollover 机制 解决了 Pendle 到期赎回导致的 TVL 流失问题,为 Pendle 建立了更稳健的资金沉澱与增长曲线。作为 Swarm Finance 激励网路的首个落地实践,Pulse 不仅展现了智慧代理化的潜力,更标誌着 DeFi 主动流动性(Active Capital)的新正规化正式开启。
作为业内首款基于 Pendle PT 策略的 AgentFi 产品,Giza 团队推出的 Pulse 无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首次将複杂的 PT 固定收益交易流程抽象为一键式的智慧代理体验,在跨链配置、到期管理和自动複利等环节实现了全面自动化,显着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门槛,同时提升了 Pendle 市场的资金利用效率与流动性。
Pulse 目前仍主要聚焦于 ETH PT 策略。展望未来,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和更多 AgentFi 团队的加入,我们有望看到:
当然,Pulse 同样面临任何 Defi 产品都面临的风险,包括协议与合约安全(Pendle 或跨链桥潜在漏洞)、策略执行风险(到期 rollover 或跨链再平衡失败)、市场风险(利率波动、流动性不足、激励衰减)。此外,Pulse 收益依託于 ETH 及其 LST/LRT 市场,若以太坊价格大幅下跌,即便 ETH 本位数量增加,美元计价下仍可能出现亏损。
总体而言,Pulse 的诞生不仅拓展了 AgentFi 的产品边界,也为 Pendle 策略在不同市场週期下的自动化与规模化应用打开了新的想像空间,代表了 DeFi 固收智慧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免责宣告:本文在创作过程中藉助了 ChatGPT-5 的 AI 工具辅助完成,作者已尽力校对并确保资讯真实与準确,但仍难免存在疏漏,敬请谅解。需特别提示的是,加密资产市场普遍存在专案基本面与二级市场价格表现背离的情况。本文内容仅用于资讯整合与学术 / 研究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应视为任何代币的买卖推荐。